
【名词&注释】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主要原因(main cause)、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房性早搏、不应期延长、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以下关于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心肌细胞对阈刺激不发生任何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B. 应用比阈刺激值低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C.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激动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D.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
B. 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
C. 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
D. T波呈对称性倒置
E.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食管导联最佳部位记录的P波形态为
A. 正负双向,振幅最高
B. 直立
C. 倒置
D. 振幅最低
E. 正负双向,振幅最低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右心衰竭
B. 心源性休克
C. 室性心律失常
D. 心脏破裂
E. 乳头肌断裂(rupture of papillary muscle)
[单选题]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效不应期延长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单选题]被动性异位心律是
A. 心室扑动
B. 心房颤动
C. 阵发性心动过速
D. 房性早搏
E. 交界性异搏心律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wzj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