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尿毒症(uremia)、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氰化氢(hydrocyanic acid)、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呼吸困难(dyspnea)、物质基础(material base)、颈静脉(jugular vein)、涌泉穴、阿托品化后(post-atropinization)、血、尿常规
[填空题]
患者男,24岁。入院前2小时该患者工作的泵房爆炸,泵内苯酚弥散于空气中,同时该患者因爆炸气流作用头部受撞击,该患者立即脱离现场,患者觉头晕、头痛伴恶心,无呕吐。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血糖,离子均未见异常,表面抗原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苯酚接触反应。经给予吸氧、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治疗3天,患者仅略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病情好转出院。
成人口服苯酚的致死量为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 血液
B. 泪液
C. 汗液
D. 津液
E. 气
[多选题]关于涌泉穴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肾经井穴
B. 为肾经经气所出
C. 五行属金
D. 可治失音
E. 可治小便不利
[单选题]尿毒症性全身水肿患者下列哪项体征几乎不出现
A. 心脏收缩期杂音
B. 肾区叩痛
C. 胸水体征
D. 心包积液体征
E. 肝颈静脉(jugular vein)回流征阳性
[单选题]下列关于弛张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升至39℃,持续数天,降至正常
B.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以上
C. 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降至正常,后又升至39℃以上
D.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1℃
E. 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2℃,均在正常以上
[多选题]有机磷中毒应用阿托品时,下列哪些方法是正确的
A. 用量应根据病情适当应用
B. 达到阿托品化后(post-atropinization)应减少阿托品的剂量
C. 与胆碱酯酶复合剂合用时,阿托品的剂量应减少
D. 重度中毒时应静脉给药
E. 达到阿托品化后(post-atropinization)应立即停药
[单选题]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单选题]氰化氢致机体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A. 急性期、慢性期
B. 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C. 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
D. 刺激期、症状缓解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E. 潜伏期、中枢神经症状、眼部症状、代谢性酸中毒
[单选题]下列属逆治法的是( )
A. 热因热用
B. 热者寒之
C. 用热远热
D. 用凉远凉
E. 塞因塞用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ww3j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