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肝功能(liver function)、红细胞膜(erythrocyte membrane)、病原体(pathogen)、差速离心法(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超速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构象变化(conformational change)、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分析超速离心、弱阳性反应
[单选题]男,45岁,发现慢性血吸虫病10年,近来体检发现肝肋下1cm,剑突下4指,脾达脐平,日本血吸虫血清循环抗体(+),肝功能ALT100U/L,无黄疸。对病原体最有效的治疗为
A. 护肝治疗
B. 切脾手术治疗
C. 护肝治疗后吡喹酮治疗
D. 激素治疗
E. 呋喃丙胺治疗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最初发展的时期是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初期
D.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E.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单选题]分析生物大分子中的构象变化(conformational change)采用的方法是
A. 差速离心法
B. 沉降速率法
C. 沉降平衡法
D. 速率区带离心法
E. 分析超速离心法
[单选题]补体结合试验中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时,应如何确定抗原和抗体的效价( )
A. 抗原与抗体都呈强阳性反应的最低稀释度
B. 抗原与抗体都呈强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C. 抗原与抗体都呈弱阳性反应的最低稀释度
D. 抗原与抗体都呈弱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E. 抗原与抗体都呈阳性反应的抗原最高稀释度及抗体最低稀释度
[单选题]交叉配血时采用酶介质法,其中酶的作用是
A. 在红细胞膜之间起桥梁作用
B. 在致敏抗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 中和红细胞表面电荷
D. 改变致敏抗体的结构
E. 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lk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