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脊髓损伤后判断运动功能是否完全损伤的最可靠的指征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3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雷尼替丁(ranitidine)、胆红素(bilirubin)、尿常规(urine routine)、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合理安排(reasonable arrangement)、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括约肌(sphincter)、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皮下注射胰岛素(subcutaneous insulin)

  • [多选题]脊髓损伤后判断运动功能是否完全损伤的最可靠的指征是

  • A. 肢体可以被动活动
    B. 触摸肢体有感觉
    C. 被动活动拇指能分辩出活动方向
    D. 肢体没有主动运动
    E. 肛门指诊时可触及外括约肌(sphincter)的收缩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患者男,56岁。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不宜选用的止血措施是
  • A.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
    B. 三腔二囊管压迫
    C.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
    D. 雷尼替丁静脉滴注
    E. 介入下血管栓塞治疗

  • [单选题]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幼稚中性细胞,可能是出现
  • A. 红髓造血
    B. 黄髓造血
    C. 中胚叶造血
    D. 骨髓外造血
    E. 肝替代骨髓造血

  • [多选题]程女士,60岁,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满意,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subcutaneous insulin)。关于胰岛素治疗,下列不妥的是A、胰岛素剂量需严格个体化
  • A.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B. 老年人胰岛素治疗时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C. 优先选用中长效制剂胰岛素
    D. 血糖控制不稳时,可每3~4天调整一次剂量
    E. 上臂外侧
    F. 大腿前及外侧
    G. 脐周及膀胱区
    H. 臀部和腰部
    I. 腹部两侧
    J. 低血糖反应
    K. 酮症发生
    L. 胃肠道反应
    M. 过敏反应
    N. 肾功能损害

  • [多选题]下列关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
    B. 病人早期无寒战高热,后期才出现
    C. 常见于成人
    D. 发病后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E. X线检查2周后有所发现

  • [单选题]下列哪一部位损伤已12h,清创后仍可一期缝合( )。
  • A. 上肢
    B. 下肢
    C. 面部
    D. 背部
    E. 足部

  • [多选题]足月新生儿,男性,2天,生后20小时出现皮肤黄染,黄疸逐渐加重,患儿表现精神萎靡,反应差、拒奶。为确定该患儿的病因,首要的辅助检查是( )A、胆道B超
  • A. 细菌培养
    B. 母婴血型
    C. 尿常规
    D. 血常规
    E. 胸部X线平片
    F. 患儿需用薄被单包裹人箱
    G. 将会阴部用尿布遮盖
    H. 给患儿双眼戴护眼罩
    I. 光疗前用乙醇消毒光疗箱
    J. 灯管与皮肤距离33~50cm
    K. 光疗过程中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
    L. 密切观察病情
    M. 实施光照疗法
    N. 实施换血疗法
    O.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
    P.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
    Q. 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防止脑水肿
    R.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S. 插管动作轻柔,避免静脉壁损伤
    T. 开始换血时以每次10ml等量交换
    U. 换血速度每分钟10ml/kg,快速进行
    V. 每换血100ml应测静脉压1次
    W. 换血前、换血中需抽取血标本测定胆红素值
    X. 换血中注意保暖
    Y. 抽注血不顺时,用注射器用力疏通

  • [多选题]患者男,32岁。从高层建筑物上不慎坠落,出现意识丧失,无脉搏,无呼吸,在对其开放气道时应者再次晕倒,意识不清,伴抽搐,颈动脉搏动未触及,目前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采取
  • A. 仰头抬颈法
    B. 推举下颌法
    C. 仰头举颌法
    D. 仰头举颏法
    E. 后仰法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e50w0.html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