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mponents)、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行气活血(promoting circulation of qi and blood)、温经散寒(expelling pathogenic cold from channel)、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麦迪霉素(midecamycin)、化学性(chemical)、消肿止痛(detumescence analgesic)、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单选题]在膝部特殊检查中,"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松弛,检查者一手手掌在髌骨上方压挤髌上囊,并用手指髌骨两侧,使液体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轻轻按压髌骨"的是
A. 浮髌试验
B. 髂胫束挛缩试验(Ober试验)
C. 研磨试验(Apley试验或膝关节旋转提拉和挤压试验)
D. 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或McMurray征)
E. 髌骨摩擦试验(Soto-Holl征)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A. 红霉素
B. 麦迪霉素(midecamycin)
C. 万古霉素
D. 罗红霉素
E. 阿奇霉素
[单选题]关于心的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B. 心纵轴与身体中线平行
C. 约2/3在身体正中面右侧
D. 约1/3在身体正中面左侧
E. 前方对向胸骨体和2~6肋骨
[单选题]关于突触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递质的释放是以胞裂外排的形式进行的
B. 化学性(chemical)突触的突触前成分由轴突末梢形成
C. 化学性(chemical)突触中以轴-树突触和轴-体突触最常见
D. 化学性(chemical)突触使相邻的许多神经成分的活动同步化
E. 化学性(chemical)突触的突触后成分是由神经元胞体或其树突分支形成的
[单选题]男性,54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的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应诊断为
A. 稳定性心绞痛
B. 变异型心绞痛
C.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D. 中间综合征
E.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单选题]抹法具有的主要作用为
A. 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detumescence analgesic)
B. 温经散寒消肿止痛(detumescence analgesic)调和气血
C. 健脾和胃祛风散寒消积导滞
D. 醒脑开窍镇静明目疏经通络
E. 活血止痛祛风散寒消除疲劳
[单选题]选择离子导入用药的原则哪一项不正确
A. 局部用药有效
B. 一般不选用贵重药
C. 易溶于水,易于电离、电解
D. 明确需导入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极性
E. 多味中草药煎制导入可以阴阳极交替
[单选题]一次心理治疗的治疗时间一般以
A. 20~30分钟为宜
B. 30~40分钟为宜
C. 40~50分钟为宜
D. 50~60分钟为宜
E. 60~70分钟为宜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9j9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