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96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阿托品(atropine)、地高辛(digoxin)、右心房负荷、右心室(right ventricle)、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不符合(inconformity)、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发生变化

  • [单选题]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的形成机制是

  • A. 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
    B. 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引起
    C. 由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引起
    D. 由于二度Ⅰ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引起
    E. 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以下为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 A. R波为主的导联上ST-T呈鱼钩样改变
    B. QT间期缩短
    C. P波振幅降低或出现切迹
    D. U波振幅轻度增高
    E. ST段抬高

  • [单选题]女性,25岁,感冒后2周后出现心悸、胸闷、多次发生昏厥。心率34次/分,律齐,可闻大炮音,无杂音。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下一步最恰当的处理是
  • A. 阿托品
    B. 麻黄素
    C. 安装临时起搏器
    D.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E. 异丙肾上腺素+地高辛

  • [多选题]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 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
    B. 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
    C. 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
    D. T波呈对称性倒置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是
  • A. 右心室流出道
    B. 界嵴
    C. 右心室流入道
    D. Koch三角
    E. 冠状静脉窦

  • [单选题]以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共有特征,但应除外
  • A. 心动过速可被程序刺激诱发或终止
    B. 节律规整,心率常为150~250次/分
    C. QRS波群时限正常或伴有功能性束支阻滞
    D. RP′间期 E. 心动过速时可出现房室2:1传导

  • [单选题]P波时限>0.11s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
  • A. 心房梗死
    B. 右心房负荷增加
    C. 房内阻滞
    D. 急性左心衰
    E. 二尖瓣狭窄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k556z9.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