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狭义教育者的人员是( )。
A. 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
B. 专职教师
C. 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
D. 家长
2. [单选题]不属于作者认为应纳人教学内容的一项是: 查看材料
A. 自然规律
B. 风土人情
C. 社会伦理
D. 艺术哲学
3. [多选题]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
C. 班级活动
D. 文化艺术活动
E. 个人活动
4.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 )。
A. 由学校监护
B. 让孩子独立生活
C. 由爷爷奶奶监护
D. 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5. [单选题]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 民主平等
B. 互相尊敬
C. 朋友
D. 管理与被管理
6. [单选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陈老师经常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进行“举一反三”,陈老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学习的迁移
B.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完成教学任务
7. [单选题]阅读下文,回答题:
A. ①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或死去的)的劳动,我们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B. ②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every individual)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能够做他所想的,他不能要他所想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铭言: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C.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从客观的观点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就在这种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德、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可鄙。
D. 文中加点的三个“它”依次指代: 查看材料
E. 这句话、铭言、伦理基础
F. 这句话、这种体会、伦理基础
G. 叔本华的话、责任感、一定的理想
H. 叔本华的话、这种体会、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
8. [单选题]明代以后规定( )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A. 程朱理学
B. 八股文
C. 孔孟之道
D. 六艺
9. [单选题]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抽象直观
10. [单选题]在大教室上课,教师借助扩音设备放大音量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 差异律
B. 强度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