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卫生防护距离(health protection zone)、病死率(mortality)、治愈率(cure rate)、营养缺乏病(deficiency disease)、不均一性(heterogeneity)、防护林带、企业性质(nature of enterprise)、发生变化、局部地区(local area)
[单选题]由于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使得该地区土壤、饮水中某种(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径使当地居民体内这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特异性疾病,称为
A. 公害病
B. 流行性疾病
C. 慢性营养缺乏病
D. 自然疫源性疾病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地下水的温度突然发生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A. 太阳剧烈照射所致
B. 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变化
C. 地下水矿物质突然发生变化
D. 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E. 地下水温经常在发生变动
[单选题]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指的是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某病病死率
D. 某病死亡率
E. 治愈率
[单选题]以下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描述哪个有误
A. 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的主要污染源的边缘至住宅建筑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
B. 严重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应设置防护林带
C. 卫生防护距离因污染源不同而距离不同
D. 卫生防护距离的制定是由各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nature of enterprise)制定的
E. 配置时可将危害最大要求防护距离最远的工厂企业设置在离居住区最远的地段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je59v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