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能与粘膜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发生结合的是 (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2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中毒性(toxic)、变形杆菌(proteus)、皮肤感染(skin infection)、菌毛抗原(fimbrial antigen)、非典型分枝杆菌(atypical mycobacterium)、霍乱肠毒素(cholera enterotoxin)、氰化钾(potassium cyanide)、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 [单选题]能与粘膜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发生结合的是 ( )

  • A. 荚膜
    B. 芽胞
    C. 鞭毛
    D. 糖萼
    E. 普通菌毛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中和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能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其作用机制为中和抗体能够破坏病毒的
  • A. 核心抗原表面的作用点
    B. 脂蛋白表面的作用点
    C. 糖蛋白表面的作用点
    D. 表面的受体作用点
    E. 脂多糖表面的作用点

  • [单选题]已知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 A. 破伤风痉挛毒素
    B. 霍乱肠毒素(cholera enterotoxin)
    C. 肉毒毒素
    D. 金葡菌肠毒素
    E. 氰化钾(potassium cyanide)

  • [单选题]鼠疫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布鲁菌三者共同特性是:
  • A. 革兰染色阴性
    B. 有芽胞
    C. 可感染动物
    D. 大多为经皮肤感染
    E. 经昆虫媒介感染

  • [单选题]检测包涵体可作为
  • A. 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
    B.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
    C. 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D. 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
    E. 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

  • [单选题]作为志贺菌属分类依据的抗原为
  • A. H抗原
    B. 鞭毛抗原(flagellar antigen)
    C. O抗原
    D. 菌毛抗原
    E. 胞壁抗原

  • [单选题]HIV初次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 A. p24抗体
    B. p55抗体
    C. p64抗体
    D. gp41抗体
    E. gp120抗体

  • [单选题]菌苔是微生物培养特征
  • A. 固体平板
    B. 固体斜面
    C. 液体表面
    D. 明胶穿刺

  • [单选题]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的繁殖方式为
  • A. 二分裂
    B. 复制
    C. 接合
    D. 菌丝断裂
    E. 出芽

  • [单选题]常引起心血管术后创伤感染的病原菌是
  • A. 大肠埃希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非典型分枝杆菌
    D. 变形杆菌
    E. 链球菌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gl7o7z.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