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交界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的鉴别主要根据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2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差异性传导(aberrant conduction)

  • [单选题]交界性期前收缩与房性期前收缩的鉴别主要根据

  • A. 交界性期前收缩多见,房性期前收缩少见
    B. 交界性期前收缩不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房性期前收缩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C. 一般交界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而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
    D. 交界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的是倒置的P′波,而房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的P'波直立
    E. 交界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多不完全,而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多完全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梯形图中AV代表
  • A. 心房区
    B. 心室区
    C. 窦房区
    D. 交界区
    E. 窦房结

  • [单选题]心房颤动发生后至少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 A. 35%
    B. 30%
    C. 25%
    D. 20%
    E. 15%

  • [单选题]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
  • A. 达到目标心率
    B. ST段偏移达到阳性标准
    C. 出现典型心绞痛
    D. 患者面色苍白、发绀
    E. 运动中收缩压升高≥10mmHg

  • [单选题]正常人V5、V6导联不应出现的QRS波形是
  • A. qR波
    B. qRs波
    C. QS波
    D. R波
    E. Rs波

  •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B. 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机制和自律性机制
    C.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
    D.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E. 心房扑动的下传比例可为1:1、2:1、3:1、4:1等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gdrz7z.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