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 )
A. 感知
B. 应用
C. 理解
D. 巩固
2. [单选题]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育方法是( )。
A. 讲授法
B. 实验法
C. 演示法
D. 谈话法
3. [单选题]紧缩性货币政策(tight monetary policy)的主要功能是( )。
A. 抑制社会总供给(total supply)
B. 缩小贸易顺差
C. 抑制社会总需求
D. 刺激社会总需求
4.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 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 [单选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 指向和选择
B. 选择和集中
C. 指向和集中
D. 指向和转移
6. [单选题]化学测验试题的语句文字超出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那么该测验属于( )。
A. 低效度测试
B. 低信度测试
C. 低难度测试
D. 高区分度测试
7. [单选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师德思想。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这句话反映了孔子()。
A. 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8. [单选题]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9. [单选题]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这种测验是( )。
A. 常摸参照性测验
B. 标准参照性测验
C. 成就测验
D. 学能测验
10. [单选题]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principle of process)
D. 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