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内毒素(endotoxin)、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新陈代谢(metabolism)、细胞融合(cell fusion)、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病毒基因组(viral genome)、DNA碱基对(dna base pair)、抗吞噬作用
[单选题]女,55岁,拔牙数日后伤口脓肿,且有恶臭味。在伤口部位取材,做厌氧培养,48小时后,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有圆形,面包屑样菌落生长;镜检该菌纤细、有尖末端。引起病人感染的细菌考虑为
A. 大肠埃希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具核梭杆菌
D. 优杆菌
E. 丙酸杆菌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大多数细菌的代时为
A. 20~30分钟
B. 30~45分钟
C. 1~2小时
D. 5~10分钟
E. 45~60分钟
[单选题]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的DNA碱基对(dna base pair)(G+C)百分比约在
A. 20%
B. 33%
C. 30%
D. 25%
E. 43%
[单选题]均能在体内形成荚膜,在体外形成芽胞的细菌是:
A. 肺炎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
B. 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
C. 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D. 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
E.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单选题]痢疾志贺菌的特性是
A. 可产生志贺毒素
B. 有4型
C. 有2型
D. 可发酵乳糖
E. 菌落常为粗糙型
[单选题]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不包括
A. 志贺样毒素(SLTs)
B. 溶血素
C. LEE毒力岛
D. 热稳定毒素
E. Vero毒素
[多选题]HIV损伤CD4+T细胞的可能机制包括:
A. 使受染细胞通透性增加
B. 干扰细胞正常新陈代谢
C. ADCC效应导致细胞受损
D. Ⅲ变态反应
E. 受染细胞与正常细胞融合
[单选题]与抗吞噬作用无关的细菌成分是
A. SPA
B. K抗原
C. Vi抗原
D. LPS
E. M蛋白
[单选题]病毒条件性突变株产生的原因是
A. 病毒基因组(viral genome)突变
B. 病毒基因交叉复活
C. 病毒基因重组
D. 病毒间互补作用
E. 病毒间的加强作用
[多选题]临床常见的全身感染有
A. 毒血症
B. 内毒素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E. 败血症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eg6o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