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平衡性(balance)、弗洛伊德(freud)、同情心(sympathy)、倾向性(tendency)、敬业精神(professional dedication)、目的性(purpose)、密切相关(closely related)、拔苗助长、道德两难故事、重义气
[多选题]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它们是()
A. 顺服
B. 依从
C. 行动
D. 认同
E. 同化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耶克斯和多德森
B. 苛勒
C. 韦纳
D. 多伊奇
[多选题]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
A. 目的性
B. 认知性
C. 序列性
D. 外显性
E. 扩展性
[单选题]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
A.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D.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单选题]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先是由______提出的。
A. 柯尔伯格
B. 弗洛伊德
C. 皮亚杰
D. 班杜拉
[单选题]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 行为核对法
B. 日记描述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单选题]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 说到做到
B. 敬业精神
C. 热心和同情心
D. 重义气讲交情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e9k6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