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微生物检验技术医学高级职称(正高)2023试题答案解析(08.08)

来源: 不凡考网    发布:2023-08-08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6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微生物检验技术医学高级职称(正高)2023试题答案解析(08.08)相关信息,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医学高级职称(正高)2023试题答案解析(08.08)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登革病毒的致病特征主要有:

A. 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B. 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内皮细胞
C. 能形成病毒血症
D.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E.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 [多选题]伤寒的并发症有

A. 肝炎
B. 心律失常
C. 肾衰竭
D. 肠出血
E. 肠穿孔


3. [多选题]乙型肝炎抗原与抗体检测的实际应用有:

A. 乙型肝炎的特异诊断
B. 检查供血者
C. 判断乙型肝炎预后转归
D. 流行病学调查
E. 鉴别HBsAg亚型


4. [多选题]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是

A. 革兰阳性菌
B. 有荚膜和无鞭毛
C. 有异染颗粒
D. 在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迅速
E. 对青霉素敏感


5. [多选题]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有:

A. 鉴别细菌
B. 初选抗菌药物
C. 了解细菌致病性
D. 了解细菌的抵抗力
E.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6. [多选题]关于抗体本底测定正确的陈述是

A. 抗体检测时,即使使用成熟的检测方法和精提纯抗原,在无疾病的人群或动物中仍显示一定程度的反应
B. 每一种新抗体检测方法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抗体本底测定
C. 本底抗体的主要来源是杂散抗原、共同抗原和既往感染
D. 进行本底调查需要在疾病流行区采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个体血清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并计算几何平均滴度
E. 共同抗原可在无疾病个体中产生高滴度的抗体


7. [多选题]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

A. 病毒核酸DNA分节段
B. 病毒基因组易发生重组
C. 核蛋白易发生变异
D. HA与NA易发生变异
E. 病毒核酸为一ssRNA,且分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


8. [多选题]在革兰染色涂片上镜检时,用油镜可看到:

A.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
B. 革兰染色反应性
C. 荚膜
D. 鞭毛
E. 芽胞


9. [多选题]对于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如粪.尿.脓.痰)的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

A. 20%漂白粉
B. 5%石炭酸(phenol)
C. 2%来苏
D. 70%乙醇
E. 2.5%碘酒


10. [多选题]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A. 皮肤接触
B. 呼吸道
C. 垂直传播
D. 消化道
E. 媒介昆虫叮咬


11. [多选题]噬菌体:

A. 是侵犯某些微生物的病毒
B. 以复制方式增殖
C.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D. 其核酸为DNA或RNA
E. 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


12. [多选题]关于手足口病下述哪些说法正确?

A. 可由可萨奇病毒A16引起
B. 可由新肠道病毒71型引起
C. 特点是手足口舌上水疱性损伤
D. 典型症状是在软腭、腭垂(悬雍垂)周围出现水疱性溃疡
E. 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发热和单侧胸痛


13. [多选题]数码分类鉴定系统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A. 标本经分离培养得到纯菌落
B. 涂片、染色镜检
C. 氧化酶等试验
D. 制备细菌悬液
E. 血清学试验


14. [多选题]关于β-内酰胺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由耐药菌株合成的一种钝化酶,可以作用于各种抗菌药物使其失效
B. 青霉素酶属于β-内酰胺酶,可以打开青霉素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青霉素
C. 氯霉素酶属于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氯霉素
D. 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头孢菌素
E. β-内酰胺酶可以是细菌染色体编码,也可以是质粒编码


15. [多选题]决定接种方法的因素有

A. 标本来源
B. 培养方法
C. 培养基性状
D. 标本采集时间
E. 培养目的


16. [多选题]普遍性转导的特点是:

A. 与烈性噬菌体有关
B. 噬菌体可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任何一个基因
C. 结局是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D. 局限性转导频率高于普遍性转导
E. 可转移供体菌的质粒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d9evop4.html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