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2023超声医学技术副高医学高级职称精选每日一练(07月12日)相关信息,更多2023超声医学技术副高医学高级职称精选每日一练(07月12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帧频制约因素不包括
A. 脉冲重复频率(PRF)
B. 所需观察声像图的宽度
C. 所需观察声像图的深度
D. 多点聚焦的数目
E. 彩色多普勒取样框的大小
2. [单选题]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左向右分流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流向右心室流出道)有什么特征所见
A. 显示有血流信号从窦瘤到左心室
B. 显示有血流信号从右心室流向窦瘤
C. 显示有血流信号从冠状动脉流向窦瘤
D. 显示有血流信号从肺动脉流向窦瘤
E. 显示舒张期、收缩期均有从窦瘤流向右心室流出道的信号
3. [单选题]位于弱衰减结构后的反射体的反射振幅增加是因为:
A. 入射角度
B. 增强效应
C. 反射强度系数
D. 有效反射区
4. [单选题]患者,女,39岁,3年前无明显原因,右下腹痛,间断性钝痛,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后有所缓解,几年来腹痛反复发作,再未经治疗,近1个月发现右下腹有一个肿块约鸡蛋大小,伴疼痛,无腹泻、腹胀,无发热、无恶心、无呕吐,无明显体重减轻(weight loss)。内窥镜显示:直肠、乙状结肠炎性。CT:右下腹畸胎瘤,显示结核样改变。超声显示:右侧腹腔见一长条形不均质囊实性回声,上至右肾、下达盆腔。应诊断为
A. 右下腹畸胎瘤
B. 急性阑尾炎
C. 肠癌
D. 腰大肌寒性脓肿
E. 后腹膜占位
5. [单选题]对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静脉管径增宽,壁光滑,管腔清晰
B. 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
C. 静脉瓣相对短小,边缘模糊
D. 立位彩色血流充盈良好
E. 挤压或乏氏动作血流频谱由正向转为负向
6. [单选题]肝右肋缘下向上扫查时常可见到镜面伪像,关于该伪像,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肝:膈下为肝实像,膈上为肝伪像
B. 肝内囊肿:膈下、膈上各有一个对称的囊肿,前者为实像,后者为伪像
C. 肝内肿瘤:膈下、膈上各有一个对称的肿瘤,前者为实像,后者为伪像
D. 右侧胸腔积液时,以上镜面伪像更明显
E. 右侧胸腔积液时,以上镜面伪像消失
7. [多选题]关于经体表正常胃的声像图,叙述错误的有
A. 胃壁厚度为3~5 mm
B. 胃体部胃壁最厚
C. 可显示胃壁呈3~5层结构
D. 最内层强回声代表黏膜层及黏膜层与胃腔的界面反射
E. 饮水后选择左侧卧位利于观察胃窦
8. [多选题]甲状旁腺腺瘤的特征包括
A. 80%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
B. 多见于女性
C. 常累及单个腺体
D. 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为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骨质疏松、脱钙及骨折
E. 多为圆形、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内部血流丰富
9. [单选题]早孕期间经阴道超声检查不能诊断的是
A. 异位妊娠
B. 鉴别正常与异常的宫内孕
C. 前置胎盘
D. 确定早期宫内孕的孕龄
E. 鉴别附件包块性质
10. [单选题]超声在软组织中传导1.54cm遇到界面发生反射(往返),需要多少时间
A. 1.54s(秒)
B. 1.54ms(毫秒)
C. 3.08ms(毫秒)
D. 20μs(微秒)
E. 20ms(毫秒)
11. [单选题]超声伪像(伪差)是超声成像过程中产生的,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超声伪像是常见的
B. 超声伪像是不常见的
C. 伪像是相对常见的。因为有不少声像图十分清晰,并无伪像产生
D. 以往超声伪像是比较常见的,自从采用实时灰阶超声后已经少见
E. 超声伪像是常见的,采用高清晰现代数字化超声可以消除伪像
12. [单选题]肝硬化时肝脏大小、形态的变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 中晚期左叶或尾状叶增大
B. 中晚期肝脏右叶缩小
C. 晚期肝脏萎缩变小
D. 中晚期肝表面不平整
E. 早期肝硬化肝脏略有缩小
13. [单选题]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
B. 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
C. 继发性痛经及渐进性加重为其典型症状
D. 超声检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诊断方法
E. 具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
14. [单选题]超声可以显示的骨结构有以下哪项?①骨皮质;②骨髓;③骨膜;④软骨组织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④
E. ①③
15. [单选题]关于卵巢囊性畸胎瘤声像图表现,不正确的是
A. 面团征
B. 脂液分层征
C. 瀑布征
D. 壁立结节征
E. 卫星结节征
16. [单选题]超声所见左心室与右心房通道,其缺损部位位于
A. 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以下
B. 三尖瓣隔叶附着点以下
C. 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之上
D. 三尖瓣隔叶附着点以上
E. 三尖瓣隔瓣之上及二尖瓣前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