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主、次波长的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9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光吸收、非牛顿流体(non-newtonian fluid)、萎缩性(atrophic)、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血细胞(blood cells)、分泌物(secretion)、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Ⅰ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ⅰ)

  • [单选题]主、次波长的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

  • A. 主波长(dominant wavelength)是被测物吸收峰所处的波长
    B. 次波长是试剂的吸收峰所处的波长
    C. 使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有尽可能相同的吸光度
    D. 使产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吸光度有较大差异
    E. 波长的选择要避免来自试剂光吸收等的干扰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下列关于同工酶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
    B. 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各异
    C. 性质相似,催化的反应相似,而分布不同的一组酶
    D. 免疫学性质相同的所有酶
    E. 催化相同反应,存在部位相同的一组酶

  • [单选题]关于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平板培养基2~8℃可保存1~2周
    B. 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进行灭菌效果检测
    C. MH平板的厚度应为4mm,其他平板厚度一般为3mm,斜面培养基长度不超过试管2/3
    D. 第一批新配制(或新购入)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E. 一般市售培养基的配制可不测其pH

  • [单选题]Ⅰ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ⅰ)皮内试验,注入量一般为
  • A. 0.01~0.02ml
    B. 0.03~0.05ml
    C. 0.02~0.04ml
    D. 0.01~0.03ml
    E. 0.02~0.03ml

  • [单选题]恶性淋巴瘤是发生在人体什么部位的恶性疾病
  • A. 全身组织
    B. 骨髓
    C. 造血器官
    D. 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E. 淋巴细胞系统

  • [单选题]比黏度的概念
  • A. 非牛顿流体在某一切变率时测得的黏度
    B. 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的比值
    C. 全血黏度与生理盐水黏度的比值
    D. 全血黏度与血细胞比容的比值
    E. 高切黏度与低切黏度的比值

  • [单选题]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肉眼所见主要是
  • A. 胃黏膜薄而平滑
    B. 胃黏膜皱襞变浅,几乎消失
    C. 透过胃黏膜可见黏膜下血管
    D. 胃黏膜失去正常光泽而发灰
    E. 胃黏膜可见点状出血或糜烂

  • [单选题]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 A. 链球菌DNA酶
    B. 致热外毒素
    C. M蛋白
    D. 多糖抗原
    E. 荚膜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d688kx.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