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青少年(adolescent)、经济效益(economic benefit)、积极性(enthusiasm)、市政府(city government)、主客观(objective subjective)、有期徒刑(fixed term imprisonment)、在校学生(school students)、爆炸案(case of criminally caused explosion)、2007年上半年、好逸恶劳(indolence)
[判断题]:在考察外贸经济效益时,要以外贸微观经济效益为主,以调动经营外贸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2007年上半年,该企业产量最大的一种家电是( )。
A. 彩电
B. 冰箱
C. 空调
D. 彩电和冰箱
[单选题]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即已满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由于主客观原因而 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青少年犯罪的是( )。
A. 12周岁的女学生赵某,因家庭溺爱,养成好逸恶劳(indolence)、贪图享受的习惯。赵某向一6岁女孩索要方便面未遂,便将女孩抱至村外水沟中将其溺死
B. 14周岁的郑某开着爸爸的车将一老人撞成重伤后逃逸
C. 26周岁的小毛与同事打闹,没想到对方没站稳摔倒在地上,因头碰台阶而死亡
D. 18周岁的在校学生(school students)唐某写信给某市市长声称拥有“沙林”毒剂,向市政府敲诈500万,如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将在“世博园”内制造爆炸案(case of criminally caused explosion)。后被抓,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d4xk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