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关于法与习惯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哪项?
A. 法与习惯长期共存
B. 法与习惯实施方式有异
C. 法与习惯形成方式不同
D. 法是习惯的制度化,应与习惯一致
2. [单选题]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 "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 "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 "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3. [单选题]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41.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立项不属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B. 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应当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
C. 对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经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D. 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由国务院法制办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4. [单选题]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某案,发现张某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而一、二审法院将其遗漏。在这种情况下该省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 可以通知张某参加诉讼,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二审判决,发回二审法院重审
B. 可以通知张某参加诉讼,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C. 应当直接裁定撤销二审判决,发回二审法院重审
D. 只能直接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5. [多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
A. 选民周某等11人联名推荐马某为乡人大代表
B. 某届全国人大共有代表2971名,邓某等337名代表联名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维成人员的罢免案
C. 吴某等37名全国人大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 对国务院的质询案
D. 汪某等31名选民向县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对 县人大代表张某的罢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