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内毒素(endotoxin)、外毒素(exotoxin)、细胞壁(cell wall)、破伤风(tetanus)、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冠状病毒、类毒素(toxoid)、抗毒素(antitoxin)、阳性菌(positive bacteria)
[单选题]按照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测定化妆品菌落总数的培养时间为
A. 18小时±2小时
B. 24小时±2小时
C. 36小时±2小时
D. 48小时±2小时
E. 72小时±2小时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B.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C.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D.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单选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是:
A. 结核杆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脑膜炎球菌
D. 幽门螺杆菌
[单选题]引起普通感冒最多见的呼吸道病毒是
A. 流感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鼻病毒
D. 呼吸道合胞病毒
E. 冠状病毒
[单选题]有关"细菌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外毒素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 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是脂质A
C. 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antitoxin)
D. 内毒素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毒性效应
E. 外毒素均不耐热,60~80℃30分钟被破坏
[单选题]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
A. 较直接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D. 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单选题]通过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入受体菌内使之基因改变称为
A. 接合
B. 转化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8p08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