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内毒素(endotoxin)、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淋巴管(lymphatic)、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回归热(relapsing fever)、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阿米巴原虫
[单选题]姜片虫致病的主要机制是 ( )
A. 过敏反应
B. 内毒素
C. 吸盘吸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组织
D. 游走贯穿组织
E. 虫卵肉芽肿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B. 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
C.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大
D. 主要流行高峰在冬春季
E. 主要由汉坦病毒Ⅲ型和Ⅳ型经起
[单选题]虱传回归热(relapsing fever)的潜伏期为 ( )
A. 5~6天
B. 7~8天
C. 9~10天
D. 11~12天
E. 13~14天
[单选题]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
A. 穿透结肠壁直接入肝
B. 经肝胆逆行入肝
C. 经门静脉入肝
D. 经肝静脉入肝
E. 经局部淋巴管入肝
[单选题]关于钩体病后发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多于体温正常后3~4天发生,体温38℃左右,持续1~3天
B. 后发热与抗生素的剂量无关
C. 后发热时重新出现钩体血症
D. 血内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E. 后发热预后好
[多选题]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包括
A. 三日疟原虫
B. 柏氏疟原虫
C. 间日疟虫
D. 恶性疟原虫
E. 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单选题]最易发生突变的抑癌基因是
A. P53
B. Rb
C. NFl
D. HEMl
E. FHIT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8g00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