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房室传导阻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梯形图(ladder diagram)、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xication)、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左、右心室、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左、右心房
[单选题]关于梯形图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用于解释心律失常的机制
B. 形象化表明激动起源于何处及如何传导
C. 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是建立在梯形图的基础上
D. 帮助理解复杂的心律失常
E. 圆点表示起搏激动,竖线或斜线表示激动的传导过程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几乎可以肯定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是
A. 窦性心动过缓
B. 心房颤动
C. 心房扑动
D.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 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单选题]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
A.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B.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C.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D. 窦性心律不齐
E. 以上都是
[单选题]关于aVR导联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A. 右上肢接正极,左上肢和左下肢相连接负极
B. 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相连接负极
C. 右上肢接正极,左下肢接负极
D. 右上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
E. 正极置于左下肢,左、右上肢相连接负极
[单选题]房室交叉是指
A.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与后房间沟的相交处
B. 后房间沟、前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C.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D. 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E. 后房间沟、前室间沟与房室沟的相交处
[单选题]可引起QRS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
A. 皮下气肿
B. 肺气肿
C. 胸腔积液
D. 全身明显水肿
E. 以上都是
[单选题]衡量心肌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一般采用
A. 引起静息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B. 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C. 引起静息电位的最大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D. 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大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E. 引起阈电位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来表示
[单选题]房室交界性逸搏的频率通常是
A. >100次/分
B. 40~60次/分
C. 60~100次/分
D. 40~100次/分
E. 20~40次/分
[单选题]心电图运动试验中的极量心率是指
A. 185-年龄)次/分
B. 190-年龄)次/分
C. (200-年龄)次/分
D. (210-年龄)次/分
E. (220-年龄)次/分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89rv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