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甲乙两人共有100个玻璃球,若把甲的玻璃球的四分之一给乙,乙将比甲多九分之七,则甲原来有多少个玻璃球?( )
A. 40
B. 48
C. 56
D. 60
2. [多选题]:下列关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逐渐减小
B.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C.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量在不断扩大(constant enlargement)
D.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onstant enlargement)
3. [单选题]一位哲人说过:“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sufficient proof)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表明( )。
A. 所谓事物的因果联系,不过是人们在观察中所形成的习惯性联想
B.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 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 归纳法只能得出或然性的结论,这种结论在认识中没有任何价值
4. [单选题]根据收益递减规律,随着一种要素连续追加到一组固定要素上时,( )。
A. 产量将下降
B. 产量的增加将减少
C. 产量将以不变的比率增加
D. 要素将全部用完
5. [单选题]“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辨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与地方的不再是作为文化的两极而存在,而是作为并联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原则而存在。这些过程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辨证的过程
B. 世界化意味着内在的全球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
C. “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的和地方的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D. 世界化包括跨边界的联系和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
6. [单选题]下列生活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晾干表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葡萄酿成酒表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酒精溶于水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 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烈日下爆裂,表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7. [单选题]下面符合文意的是( )
A. 维护既得利益是思想解放的前提
B. 解放思想要适可而止,不能伤及自身
C. 强势群体应该关注公众利益
D.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8. [单选题]:技术商品化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使之进人流通领域进行交易,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实现过程。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 技术商品化包括的过程
B. 介绍技术商品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C. 技术商品化的实质
D. 技术商品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9. [单选题]2002年,广东高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百分之几?( )。
A. 22%
B. 30%
C. 47.65%
D. 73.87%
10. [单选题]从众型思维枷锁:指在认知判断、解决问题时,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无主见,无创新意识的一种不良思维定势。以下表现不属于“从众型思维枷锁”的一项是( )。
A. 专家的意见值得信赖,以专家的意见为办事的依据
B. 前面许多行人闯了红灯,自己也紧跟着冲了过去
C. 大人往往把自己孩子“左撇子”习惯硬性扭转过来
D. 小王参照某明星的标准,将征婚“有意者”的身高精确到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