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抗感染(anti-infection)、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广谱抗生素、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溶酶体膜(lysosome membrane)、大多数(most)、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
[填空题]患者女,28岁,因“发热、胸闷1个月余,加重伴咯血1天”来诊。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10年,1周前曾于外院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症状一过性好转。发病以来无明显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8.5℃。查体:体温38.1 ℃,心率115次/分,血压92/6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32次/分,储氧面罩吸氧10 L/min,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96%。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增粗,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
应尽快做的处理包括(提示 入院后患者体温38~38.5 ℃,主诉无痰,痰标本送检困难。需持续储氧面罩吸氧10 L/min,呼吸30~35次/分,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93%~96%。氧储备差,活动后喘憋明显,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可降至90%以下。)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措施是
A. 吸氧
B. 损伤处垫厚敷料,胸带包扎
C. 封闭胸壁伤口
D. 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抽气
E. 输血
[单选题]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lysosome membrane)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单选题]有关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描述错误的是
A. 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包括肠黏膜通透性测定、细菌移位检测和血浆内毒素测定
B. 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测定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C. 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分子量小于150D的分子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D. 乳酸和糖分子探针比值测定
E. 乳果糖与甘露醇吸收比值增大,提示肠黏膜通透性增加
[多选题]肠道外营养的并发症有
A. 高钠、高氯、高血糖
B. 腹胀、腹泻
C. 肠屏障功能减退
D. 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E. 低血糖
[单选题]急性创伤时,血液系统早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白细胞数量增加
B. 血小板增加,黏附聚集活性增强
C.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时间缩短
D. 纤溶活性降低,抗凝血酶Ⅲ减少
E. 血液系统改变利于非特异性抗感染和抗损伤出血,但也可致血栓形成和DIC发生
[单选题]严重休克的休克指数标准是
A. 0.5
B. 1.0
C. 1.5
D. 2.0
E. 2.5
[多选题]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 )
A. 循经运行
B. 敷布全身
C. 上通于心
D. 下达于肾
E. 三焦通行
[单选题]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为
A. 40次/分
B. 60次/分
C. 80次/分
D. 100次/分
E. 120次/分
[单选题]关于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 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
B. 选用尿液中有足够浓度的药物
C. 为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可同时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
D. 急性期可根据尿液涂片革兰染色选用药物
E. 症状消失,细菌培养转阴后2周停药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6pv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