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xication)、正常人(normal)、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左、右心房
[单选题]ST段下移总负荷的计算公式为
A. ST段下移次数×ST段下移程度
B. ST段下移程度×ST段下移持续总时间
C. 每次ST段下移程度×每次ST下移持续时间
D. ST段下移次数×ST段下移时间
E. 24小时的ST段下移总和除以ST段下移次数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波切迹第一峰代表右心房除极
B. P波切迹第二峰代表左心房除极
C. P波切迹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除极
D. 正常人P波峰间距不超过0.03s
E. P波峰间距>0.04s仅见于左心房肥大
[多选题]以下何种情况的房性心动过速需紧急处理
A.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
B. 有休克征象
C. 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征象
D. 由洋地黄中毒引起
E. 心室率达140次/分以上
[多选题]下述哪些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A. QRS间期小于0.10s
B. QRS间期大于0.12s
C. 房室分离
D. 心室夺获
E. 心前区导联QRS波群方向成同向性
[单选题]关于慢反应旁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由普通工作心肌细胞组成
B. Mahaim纤维属于慢反应旁路
C. 传导速度多比房室结慢
D. 呈递减传导
E. 可被腺苷阻断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67nx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