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房室传导阻滞、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不同步(asynchrony)、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心电图影响、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心肌梗死超急性期(hype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多选题]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固率型起搏器易产生竞争性心律失常
B. VVI起搏器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
C. AAIR起搏器具有频率应答功能
D. VOO起搏器只有起搏功能,无感知功能
E. AAI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有关感知不应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房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20~400ms
B. 心室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00~450ms
C. 心室感知不应期过短时,起搏器可误感知T波
D. 心室感知不应期过长时,起搏器容易感知室性期前收缩
E. 感知不应期可以程控调整
[单选题]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PR间期恒定
B.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C. 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
D. 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 预后较好
[单选题]心肌梗死超急性期(hype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心电图表现是
A. 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
B.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C. 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对称倒置,出现坏死性Q波
D. 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
E. ST-T基本恢复正常,存在坏死性Q波
[单选题]阻尼的大小对心电波形影响很大,以下为阻尼不足可引起的现象,但应除外
A. R波的幅值加大
B. S波的幅值加大
C. 波形出现明显的上冲
D. 方波上升及降落时均有突出的尖波
E. ST段呈弧形上移或下移
[单选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
B. 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
C. 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
D. 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
E. 根据体表心电图(surface electrocardiogram)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
[单选题]关于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减慢窦性心率
B. 可延长PR间期
C. 可延长QT间期
D. 对P波、QRS波群无影响
E.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单选题]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位显示二尖瓣前后叶增厚,瓣口面积缩小
B. M型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充盈速度明显减慢,呈城墙样改变
C. 左心室内径增大
D. 合并心房颤动时,左心房或左心耳内可出现血栓
E. 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
[单选题]关于右心室增大的X线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肺动脉膨凸
B. 心尖上翘、圆凸、心脏横径及膈面延长
C. 左前斜位见室间沟后移,左心室向后上移位,可与脊柱重叠
D. 心脏后下透亮三角区消失
E. 心脏呈二尖瓣型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630r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