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小林因未带游泳帽被拒绝进入深水池,小林出示深水合格证说:根据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4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网络系统(network system)、十六进制(hexadecimal system)、“应试教育”、为人处事、缓冲存储器(buffer storage)、高考状元、见仁见智、平均命中率(mean hit rate)、违反规定、在此基础上(on this basis)

  • [单选题]小林因未带游泳帽被拒绝进入深水池,小林出示深水合格证说:根据规矩我可以进入深水池。游泳池的规定是:未戴游泳帽者不得进入游泳池,只有持有深水合格证,才能进入深水池。小林最有可能把游泳池的规定理解为:

  • A. 除非持有深水合格证,否则不能进入深水池。
    B. 只有持有深水合格证的人,才不需要戴游泳帽。
    C. 如果持有深水合格证,就能进入深水池。
    D. 准许进入游泳池的,不一定准许进入深水池。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一般来说,Cache的功能(31)。在下列cache 替换算法中,平均命中率(mean hit rate)最高的是(32)。某32位计算机的cache容量为16KB,cache块的大小为16B,若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采用直接映射方式,则主存地址为6C6EAF(十六进制)的单元装入的cache地址为(33)。
  • A. 全部由软件实现
    B. 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实现
    C. 全部由硬件实现
    D. 硬件,软件均可实现

  • [单选题]架构复审是基于架构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关于架构复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 A. 架构复审的目标是标识潜在的风险,及早发现架构设计的缺陷和错误
    B. 架构复审过程中,通常会对一个可运行的最小化系统进行架构评估和测试
    C. 架构复审人员由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组成
    D. 架构设计、文档化和复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 [单选题]不必然任何经济发展都导致生态恶化,但不可能有不阻碍经济发展的生态恶化。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题干的含义?
  • A. 任何经济发展都不必然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B. 有的经济发展可能导致生态恶化,而任何生态恶化都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C. 有的经济发展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D. 有的经济发展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任何生态恶化都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E. 任何经济发展都可能不导致生态恶化,但有的生态恶化必然阻碍经济发展。

  • [单选题]采用UML分析用户需求时,用例UC1可以出现在用例UC2出现的任何位置,那么UC1和UC2之间的关系是(1)。
  • A. include
    B. extend
    C. generalize
    D. call

  • [单选题]试题(15)网络系统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实施这5个阶段的合理顺序是 (15) 。
  • A. (15)
    B. 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C. 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通信规范、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D. 通信规范、物理网络设计、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E. 通信规范、需求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 [单选题]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勾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亦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下列哪项?
  • A. 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 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 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形相符。
    D. 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 [单选题]对与错和是否违反规定是两回事。可能会有一些规定,禁止本身就没有错的事情,例如某些国家的法律禁止批评政府;也可能有一些规定,要求实行本身就不对的事情,例如有些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并且,像评价行为一样,我们也可以评价一些规定的对与错。下面哪一项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支持了题干中的论证?
  • A. 假如不依据一些存在的规定或标准,我们如何去判断对与错?
    B. “人在做,天在看。”不按道德规定行事,会招致上天的惩罚。
    C. 在对与错的判断背后,总能找到人们据以判断的规定或标准。
    D. 对与错的判断依据在于推己及人的道德良知,它是人所共有的,普遍的;而关于如何为人处事的道德规定却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 [单选题]关于某案件的作案者有以下猜测:Ⅰ.如果甲是作案者,则乙肯定是作案者。Ⅱ.甲是作案者。Ⅲ.甲或丙是作案者。Ⅳ.丁是作案者。已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或多人,同时知道上述四个猜测中只对了一个,则以下哪项正确?( )
  • A. 甲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B. 乙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C. 丙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D. 丁是作案者,其他人不是。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54yq5p.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