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关键时期、自我认识(self-cognition)、巨大变化(great changes)、不愤不启、剩余产品(surplus product)、不悱不发、及时发现(timely discovery)、不可逾越(impassable)
[单选题]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
A. 自我了解
B. 自我实现
C. 自我监控
D. 自我临近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 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 教育的世俗化
C. 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 教育的终身化
E. 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多选题]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单选题]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许慎
D. 朱熹
[多选题]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impassable)的鸿沟消失了,而且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A. 该教师的做法有何成功之处?( )
B. 尊重和鼓励学生
C. 及时发现(timely discovery)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
D. 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
E.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单选题]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单选题]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 学校的产生
B. 剩余产品(surplus product)的出现
C. 有了国家
D. 创造了文字
[单选题]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4dkq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