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患者女性,51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0年,房颤4年。无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71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转折点(turning point)、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不良现象(bad phenomenon)、自律性(automaticity)、风心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左、右心房

  • [单选题]患者女性,51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并关闭不全20年,房颤4年。无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史。3h前在家做饭时突然跌倒在地伴失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脑出血
    B. 脑血栓
    C. 脑动脉硬化
    D. 脑血肿
    E. 脑栓塞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关于洋地黄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洋地黄效应只表示患者使用了洋地黄药物
    B. 出现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改变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
    C. 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出现与否,与患者的洋地黄用量不成正比
    D. 部分洋地黄中毒患者可不出现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
    E. 类似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也可见于其他临床情况

  • [单选题]关于HRV频域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低频成分一般代表交感神经活动
    B. 高频成分代表迷走神经活动
    C. 低/高频功率比值(LF/HF)可作为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指标
    D. HRV功率谱频率范围一般在0~0.5Hz
    E. 短程频域分析的结果与长程频域分析的结果可互相取代和比较

  • [单选题]测量QT间期离散度时,T波终点的确定方法是
  • A. T波下降支与TP段的交点
    B. T波与U波之间的转折点
    C. 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
    D. 若T波低平或测量有困难则放弃该导联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以自律性增高为主要发生机制的室性心动过速是
  • A. 洋地黄中毒时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
    B.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C.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P波切迹第一峰代表右心房除极
    B. P波切迹第二峰代表左心房除极
    C. P波切迹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除极
    D. 正常人P波峰间距不超过0.03s
    E. P波峰间距>0.04s仅见于左心房肥大

  • [单选题]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 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 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 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 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 [单选题]关于二尖瓣狭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回声增强
    B. 瓣膜交界处粘连、融合,瓣膜变形
    C. 瓣膜活动幅度减低,瓣口变小
    D. 二尖瓣前叶于收缩期呈气球样向左心室突出
    E. 严重病变瓣膜可呈不规则的团块或条索状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47rlnp.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