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卫生资格2023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23日)

来源: 不凡考网    发布:2023-08-23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64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卫生资格2023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23日)相关信息,更多卫生资格2023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职称晋升每日一练(08月23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作为卫生检验的标准方法,下列五个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中,请选择一个最确切的条件

A. 科学性、先进性和广泛性
B. 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C. 科学性、可行性和广泛性
D. 科学性、广泛性和特异性
E. 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2. [单选题]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chemically pure reagent)的代号依次为

A. GR、AR、CP
B. AR、GR、CP
C. CP、GR、AR
D. GR、CP、AR
E. AR、CP、GR


3. [单选题]在空气粉尘STEL浓度测定中,采样持续时间(duration)

A. 5~10分钟
B. ≥10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E. <15分钟


4. [单选题]我国目前对分离和测定微量有机污染物应用最多的常用方法是

A. 色-质联机法
B. 高压液相法
C. 气相色谱法
D. 催化示波极谱法
E. 离子色谱法


5. [单选题]分析测定DDT,六六六最为灵敏的气相色谱检测器是

A. 热导检测器
B.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火焰光度检测器
E. 氮磷检测器


6. [单选题]使用浓盐酸、浓硝酸,必须在哪里进行

A. 大容器
B. 玻璃器皿
C. 耐腐蚀容器
D. 通风橱
E. 不锈钢容器


7. [单选题]在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

A. 始终快速进行
B. 开始时缓慢滴定,以后逐渐加快
C. 始终缓慢进行
D. 开始快速,然后缓慢,最后又逐渐加快
E. 开始时快,以后逐渐缓慢


8. [单选题]在一密封容器内,放入吸收氧的试剂做氧气吸收,此时容器内

A. 气体压力和体积都减小
B. 气体压力不变,体积减小
C. 气体压力减小,体积不变
D. 气体压力体积都不变
E. 无法判断


9. [单选题]采集测有机物的水样时,盛水样的容器多选用

A. 塑料瓶
B. 玻璃瓶
C. 矿泉水瓶
D. 药瓶
E. 啤酒瓶


10. [单选题]混合指示剂与一般指示剂相比

A. 指示剂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明显
B. 指示剂变色范围宽,颜色变化明显
C. 与一般指示剂相同
D. 指示剂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不明显
E. 指示剂变色范围宽,颜色变化不明显


11. [单选题]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是利用汞对多少纳米的共振线有强烈吸收

A. 530nm
B. 275.3nm
C. 420nm
D. 253.7nm
E. 235.7nm


12. [单选题]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采取标准加入法能消除

A. 物理干扰
B. 背景干扰
C. 电离干扰
D. 化学干扰
E. 辐射干扰


13. [单选题]在分光光度法中,反应溶液pH与灵敏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pH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B. pH越高,灵敏度越高
C. pH越高,灵敏度越低
D. pH不影响灵敏度
E. pH越低灵敏度越高


14.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正己烷>正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 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正己烷
C. 甲烷>乙烷>正己烷>丙烷>正丁烷
D. 正丁烷>正己烷>丙烷>乙烷>甲烷
E. 正丁烷>正己烷>甲烷>丙烷>乙烷


15. [单选题]采集血液标本后,防止溶血的正确转移方法是

A. 将血液直接注入清洁、干燥的试管中
B. 将血液直接注入清洁、干燥的加入抗凝剂的试管中
C. 将血液的各部分尽快冷冻
D. 将针头取下,再沿试管壁将血液注入干燥试管
E. 将血液注入清洁的试管中,并尽快离心


16. [单选题]在一定体积的空气中,被空气悬浮且粒径<100μm的全部颗粒物称为

A. 悬浮颗粒物
B. 降尘
C. 总悬浮颗粒物
D. 粗颗粒
E. 飞灰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3q5z4qr.html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