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疼痛学中级专业2023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8月08日)相关信息,更多疼痛学中级专业2023基础知识每日一练(08月08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病理反射的发生是由于( )。
A. 脊髓反射弧受损
B. 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增高
C. 基底节受损
D. 锥体束受损
E. 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2. [单选题]关于伤害性感受器,错误的说法是( )。
A. 能感受伤害性刺激(noxious stimulation)的装置
B. 其实质是外周神经的游离末梢
C. 不同组织中的伤害性感受器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D. 只要激活一个伤害性感受器就可引起痛觉
E. 不同组织中的伤害性感受器对不同刺激反应特性各异
3. [单选题]手术中的无菌操作,错误的是( )。
A. 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无菌区,器械掉至该平面以下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B. 已经污染的器械不能重复用于无菌区
C. 器械不能经过术者的背后传递,不能低于手术台的边缘传递
D. 已经取出的无菌手术用品,如没有使用,可放回无菌包内下次使用
E. 任何人违反无菌技术时,必须立即纠正
4. [单选题]甾体抗炎镇痛药的禁忌证除外( )。
A. 出血性疾病
B. 活动性溃疡病
C.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D. 晚期重度癌痛
E. 对NSAIDs及其活性成分过敏
5. [单选题]现代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包括( )。
A. 术后镇痛
B. 癌痛镇痛
C. 疼痛性疾病
D. 非疼痛性疾病(如自主神经紊乱)
E. 以上均是
6. [单选题]关于疼痛的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来自患者本人诉说的疼痛是可靠而有效的测量
B. 疼痛的测量是指应用某些测量标准对疼痛的强度进行测量
C. 通过评估和测量,可以客观地得到患者的疼痛程度
D. 疼痛的评估包括对全过程中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测量
E. 临床工作中以VAS、MPQ和PBS最为常用
7. [单选题]骨性关节炎的康复原则,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必须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B. 早期治疗防止功能障碍
C. 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D. 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加重关节负荷
E. 以上都正确
8. [单选题]下列哪种结构在神经细胞之间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
A. 轴突
B. 突触
C. 离子通道
D. 受体
E. 树突
9. [单选题]以下哪一种不是组织损伤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物质?( )
A. 组胺
B. 5-羟色胺
C. 吗啡
D. 缓激肽
E. 乙酰胆碱
10. [单选题]骨囊肿好发于( )。
A. 短管骨骨端
B. 长管骨干骺端
C. 长管骨干部
D. 长管骨骨端
E. 短管骨干部
11. [单选题]下列关于丁丙诺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丁丙诺啡不能用于分娩镇痛
B. 丁丙诺啡属于强效长效镇痛药
C. 丁丙诺啡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
D. 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混合型激动-拮抗剂,久用不易成瘾
E. 丁丙诺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可以用纳洛酮拮抗
12. [单选题]早期诊断化脓性关节炎下列哪种检查最有确诊价值?( )
A.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 X线拍片
C. 血培养
D. 体温及脉搏
E. 关节穿刺
13. [单选题]具有镇痛作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为( )。
A. 电睡眠疗法
B.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C. 正常肌肉的低频电疗法
D. 直流电断续波疗法
E. 电兴奋疗法
14. [单选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下面不正确的是( )。
A. 脑电图额颞区损害为主;头颅CT及MRI可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脑软化灶
B. 口唇及生殖道疱疹史;发热及精神行为异常
C. 脑脊液红、白细胞增多
D.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咀嚼、咳嗽和呼吸无力、发音障碍,表现为真假球麻痹并存
E. 特异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15. [单选题]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
B. 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和陈旧性骨折
C.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都是稳定性骨折
D. 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
E. 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都是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股骨干发生横形骨折时,因受肌肉强大的牵引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因而不属稳定性骨折
16. [单选题]患者,男,50岁。反复咳嗽咳痰10年,近一年来活动后气急。今因感冒咳嗽加剧并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明显发绀就诊。查体:体温38.5℃,双肺可阔及干湿性啰音,叩诊过清音,呼吸音低。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是因为( )。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感染
C. 二氧化碳潴留
D. 缺氧
E. 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