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低密度(low density)、脑萎缩(brain atrophy)、脑水肿(brain edema)、脑积水(hydrocephalus)、合并症(complication)、四肢无力(lamenitis)、反射亢进、两半球(two hemispheres)、脑电图背景活动
[填空题]
男孩,2岁半、出生时苍白、窒息生后第3天出现前囟隆起,反复惊厥,不发热,经抢救好转出院,生后14个月起出现反复冲头发作伴发呆,有时伴有大发作,每日发作10余次,尤以临醒时明显。至今不会独坐,不会叫爸爸、妈妈。CT示脑萎缩。脑电图示两半球(two hemispheres)背景活动变慢,两侧有大量高幅尖波、尖慢波和1.5Hz棘-慢波及多棘慢波阵发。
最可能出现的合并症为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脑梗死病灶在CT上可出现低密度改变,一般多在发病后( )。
A. 3~6小
B. 6~8小时
C. 8~12小时
D. 12~24小时
E. 24~48小时
[单选题]有关早产儿到足月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发育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交替型图形--非连续图形--连续性图形
B. 单一节律发放--非连续图形--连续性图形
C. 非连续图形--交替型图形--连续性图形
D. 单一节律发放--非连续图形--交替型图形
E. 单一节律发放--交替型图形--连续性图形
[单选题]13岁患儿,1年前出现四肢无力(lamenitis)、僵硬感,行走呈剪刀样步态,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四肢肌力4级、折刀样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肌容积正常。最可能的病变部位在( )。
A. 前角
B. 灰质前联合
C. 脊髓丘脑束
D. 皮质脊髓束
E. 脊髓小脑束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0kk7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