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见于 (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0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剧烈运动(strenuous exercis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granulocytic leukemia)、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单核细胞白血病(monocytic leukemia)、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淡红色(faint red)、红细胞内(erythrocyte intracellular)

  • [多选题]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见于 ( )

  • A. 日光照射
    B. 冷热水浴
    C. 一般脑力劳动
    D. 剧烈运动
    E. 情绪激动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有关M0,哪些说法是错的
  • A. 骨髓中原始细胞30%,形态似ALL2
    B. 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
    C. 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均阴性
    D. 白血病细胞胞质中有PPO
    E. 细胞遗传学检查常有特异性异常

  • [多选题]底物启动模式与样品启动模式测定酶活性,叙述正确的是
  • A. 底物启动模式可以消除部分干扰物
    B. IFCC推荐法测定AST采用底物启动模式
    C. 样品启动模式不能消除某些干扰物
    D. 底物启动模式要求两个试剂以上
    E. IFCC推荐法测定ALT采用底物启动模式

  • [多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见于
  • A. 红白血病
    B.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E.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多选题]下列急性白血病疗效判断标准中判断复发的标准是 ( )
  • A. 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5%且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1个疗程仍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
    B. 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C. 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20%者
    D. 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5%且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疗3个疗程仍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
    E. 骨髓原粒细胞Ⅰ型十Ⅱ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10%且20%,经2个疗程有效抗白血病治疗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

  • [多选题]用于测定细菌各种生物学特性的试剂,须在测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常用的阳性对照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B 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但它们用途不同。用于氧化酶试验的阳性对照菌株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
  • A. A群链球菌
    B. 肺炎链球菌
    C. B 群链球菌
    D. 铜绿假单胞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F. A群链球菌
    G. 肺炎链球菌
    H. B群链球菌
    I. 流感嗜血杆菌
    J. 大肠埃希菌
    K. A群链球菌
    L. 肺炎链球菌
    M. B 群链球菌
    N. 流感嗜血杆菌
    O. 金黄色葡萄球菌
    P. A群链球菌
    Q. 肺炎链球菌
    R. B 群链球菌
    S. 流感嗜血杆菌
    T. 大肠埃希菌
    U. A群链球菌
    V. 肺炎链球菌
    W. B 群链球菌
    X. 流感嗜血杆菌

  • [单选题]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血清标志物为
  • A. Cr
    B. ALT
    C. LD
    D. PH
    E. ALP

  • [多选题]对红细胞内(erythrocyte intracellular)血红蛋白高色素性改变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呈淡红色(faint red),中央有生理性浅染区
    B. 红细胞中央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染成红色
    C. 红细胞生理性浅染区扩大,成为环形红细胞
    D. 胞质内尚存有嗜碱性颗粒,红细胞染成灰红色或灰蓝色
    E. 细胞着色不一

  • [多选题]ELISA捕获法(检测HAV-IgM抗体)的主要试剂包括
  • A. 抗μ链抗体
    B. HAV抗原
    C. HAV抗体
    D. 酶标记抗HAV抗体
    E. 酶标记羊抗人IgG

  • [多选题]与抗A血清凝集的细胞是( )。
  • A. A1B细胞
    B. A1细胞
    C. A2B细胞
    D. A2细胞
    E. 以上都是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08djo6.html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