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血药浓度、氨茶碱(aminophyll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氨苄西林(ampicillin)、脾肿大(splenomegaly)、化学感受(chemoreception)、纤维化标志物(fibrosis markers)
[多选题]消除是指
A.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B.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或肠道菌丛的作用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
D. 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E. 某些药物可使体内药酶活性、数量升高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多选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 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
B. 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
C. 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
D. 过氧化物酶阳性
E. 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能被NaF抑制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能与茚三酮试液反应显紫色,加热后显红色的是
A. 头孢噻肟
B. 亚胺培南
C. 头孢哌酮
D. 舒巴坦
E. 氨苄西林(ampicillin)
[多选题]药物第Ⅱ相生物结合过程中,下列哪个基团不能与药物分子结合
A. 羟基
B. 羧基
C. 烷烃
D. 含氮杂环
E. 氨基
[多选题]男性,35岁。发现HBsAg(+)3年,平时无不适,为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人来院门诊。通过上述治疗,病情无好转,ALT上升至200U以上,开始给予α-IFN 5000000 U,肌内注射,每周3次,共20周。症状好转于1年后出院,为及早发现有无早期肝硬化,下列哪一项检查为最佳监测指标A、血清AST/ALT比值
A.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fibrosis markers)
B. 血清A/G比值
C. B超随访门静脉宽度
D. 有无脾肿大(splenomegaly)与腹水出现
E. HBV的血清标志物及ALT检查
F. 肝脾B超检查
G. GGT、AKP测定
H. Ⅲ型前胶原等)测定
I. HBV-DNA,抗HBc-IgM测定
J. 呼吸困难、巩膜黄染、反应迟钝,为减少腹腔积液宜选用A、放腹水
K. 氢氯噻嗪
L. 速尿
M. 螺内酯
N. 氨茶碱
O. 继续护肝治疗
P. cc-IFN 1 000 000U,肌内注射,每周3次,共12周
Q. oc-IFN 3 000 000U,肌内注射,每周3次,共12周
R. 无环鸟苷每日10mg/k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共4周
S. 泼尼松每日40mg,每周递减10mg,共4周
T. 慢性迁延性肝炎
U. 慢性活动性肝炎
V. 慢性重型肝炎
W. 亚急性重症肝炎
X. 早期肝硬化
[多选题]与磺酰脲类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型增加的药物是
A. 氯霉素
B. 双香豆素
C. 氯噻嗪
D. 磺胺嘧啶
E. 利福平
[多选题]小管液中的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
A. 单纯扩散
B.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C. 继发性主动转运
D.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E. 出胞作用和入胞作用
[多选题]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药物为
A. 吡那地尔
B. 厄贝沙坦
C. 特拉唑嗪
D. 酮色林
E. 硝苯地平
[多选题]下列对氯丙嗪叙述错误的是
A. 抑制呕吐中枢
B. 制止顽固性呃逆
C. 能阻断催吐化学感受(chemoreception)区的DA受体
D. 可对抗阿扑吗啡的催吐作用
E. 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
[多选题]铅引起机体最重要的早期变化是
A. 小血管痉挛
B. 卟啉代谢障碍
C. 对神经鞘细胞作用
D. 大脑神经细胞变性
E. δ-氨基-γ-酮戊酸的分解增加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089zn3.html